臘八已經(jīng)來了 年味正在升騰
來源:西安晚報 2025-01-07 08:28
1月6日,聽障人士在春曉馨苑小區(qū)一起品嘗愛心臘八粥。 記者 姚瑞丹 攝
1月6日,一位志愿者在熬制臘八粥。 記者 王旭東 攝
開欄語
時光的車輪悠悠回溯,自先秦時期起,那尚顯古樸的“臘祭”便已初現(xiàn)端倪,它宛如一顆文化的種子,悄然扎根于華夏大地。彼時,民眾們懷著對天地最純粹的敬畏之心,在歲末之際,以虔誠之態(tài)敬奉神明,獻上精心準備的祭品,口中念念有詞,祈愿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那是人與天地的一場莊重對話,是先民們在自然懷抱中謀求生存與希望的質(zhì)樸表達。
歲月流轉(zhuǎn),當歷史的指針撥至漢武帝太初元年,這一年仿若一道耀眼的曙光,劃破蒼穹,“春節(jié)”正式得以確立。自此,歲首納福、闔家團圓的儀式如同被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漸次鋪展開來,趨于完備。
在后來的傳承中,春節(jié)的歡慶氛圍愈發(fā)濃烈得如同醇厚的美酒。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jié)彩,那一幅幅精美的春聯(lián),對仗工整、筆墨酣暢,以詩意的語言描繪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似是為街巷披上了華麗的新衣;色彩斑斕的年畫更是點睛之筆,或展現(xiàn)神話傳說中的英雄豪杰,驅(qū)邪鎮(zhèn)惡,或描繪田園生活的富足美滿,寓意吉祥,裝點著一扇扇門扉,將新春的祝福送進千家萬戶;夜幕降臨,鞭炮煙火轟然綻放,噼里啪啦的聲響驅(qū)散了舊年的陰霾;鄰里之間,相互拜年,互道祝福,守歲的溫馨時刻里,大家分享著過去一年的故事,暢想著新歲的愿景……
作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春節(jié)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仿若一位匠心獨運的藝術(shù)家,精心雕琢,沉淀下豐厚獨特的文化底蘊。
中國人過年,過的絕非僅僅是“時間之年”,其內(nèi)核更是深邃厚重的“文化之年”。它是千百年來千千萬萬中國人在實踐中用心血與智慧塑造出來的文化綜合體,其間凝結(jié)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血脈和熠熠生輝的思想精華,深沉而持久地積淀著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感。
因此,2024年12月4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才會在批復“春節(jié)”為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的介紹詞中這樣描述:“春節(jié)前后,人們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辭舊迎新,祈福納祥,歡慶家庭團圓,促進社區(qū)和睦……該遺產(chǎn)項目為中國民眾提供了認同感和持續(xù)感。”這也意味著從這一刻起,全世界所有的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幼,不分地區(qū)民族,都成為“春節(jié)”這一遺產(chǎn)的所有者和守護者。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深厚的歷史積淀,長期雄踞于中國文明發(fā)展進程中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寶座,仿若一方包容萬象的廣闊天地,為年文化的海納百川、相互交融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舞臺。
尤其是漢武帝太初年間制定的太初歷,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chuàng)舉,將歲首確定在農(nóng)歷正月初一,首次恒定“新年”,即現(xiàn)代意義的“春節(jié)”。自此,長安這座古老而偉大的城市,便被人們滿懷深情地親切稱為“春節(jié)的‘故鄉(xiāng)’”,而西安現(xiàn)今所擁有的數(shù)百個非遺項目,更是如同堅實的基石,為這一稱謂提供了不容置疑的注腳。
所以,當春節(jié)申遺成功時,古老而厚重的西安城,仿若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歷史見證者,帶著無盡的自豪與欣慰,在歲月長河的岸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春節(jié)是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總會給人們帶來新的憧憬?!?/p>
龍行龘龘開始收官,巳巳如意昂首走來。
2025年蛇年新春,我們將迎來第一個“世界非遺版”春節(jié)。
年集、春聯(lián)、貼福、守歲、舞獅、年夜飯、拜年問候……這些在歷史進程里不斷產(chǎn)生、增添、演變出的春節(jié)習俗,宛如一位位靈動的舞者,在歲月的舞臺上翩翩起舞,將中國式浪漫具象化,釋放出中華民族追求美好、勇于創(chuàng)造、銳意拼搏、與時俱進、大氣高貴的文化氣質(zhì)與精神品格。
中華文脈,弦歌不絕,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即日起,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春節(jié)這一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西安報業(yè)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隆重推出“大年潤長安”主題宣傳報道,以關(guān)中年文化的臘八、祭灶、除夕、大年初一、破五、人日、元宵節(jié)等時間節(jié)點為主線,其他時間節(jié)點及風俗為輔線,通過民俗專家、文化學者、非遺傳承人的系列專訪,追溯歷史脈絡,解析民族內(nèi)涵,探尋精神內(nèi)核,助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新的生命力,激發(fā)起中華兒女滿滿的文化自信,意氣風發(fā)、信心百倍、氣宇軒昂地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一往無前,篤行不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當這俗語在耳畔響起,那熟悉的年味似乎也跟著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臘八是如何起源的?臘八粥有什么樣的講究?為什么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在陜西大地走鄉(xiāng)串戶、沉浸式地調(diào)查了30多年陜西傳統(tǒng)民間習俗、民間技藝的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聽他娓娓道來千百年間中國先輩們用勤勞與誠懇書寫的臘八故事。
起源于古時的臘祭
倘要追本溯源,臘八節(jié)與古時的臘祭和蠟祭這兩個分別祭祀祖先與農(nóng)神的祭祀活動密不可分,后來這兩種祭祀在民間不作區(qū)分,都稱為臘祭。
在遠古時代,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極大程度依賴自然,狩獵、采集、農(nóng)耕,每一項收獲都離不開天地的恩賜與祖先的庇佑,臘祭便是先民們在歲末年終舉行的一場盛大感恩儀式。
古代文獻《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為“嘉平”,商代稱為“清祀”,周代稱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臘祭,所以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當時,寒冬臘月,萬物蟄伏,人們帶著一整年辛勤勞作換來的獵獲——肥美的禽獸,還有顆粒飽滿的谷物,匯聚到特定的祭祀場地。部落中的巫師或德高望重的長者,身著莊重服飾,主持祭祀流程。他們?nèi)计鹦苄荏艋?,將祭品恭敬地擺放整齊,眾人面向天地、祖先所在的方向,跪地叩首,口中高呼感恩之詞,祈求祖先在天之靈繼續(xù)護佑家族,讓來年依舊風調(diào)雨順,狩獵滿載而歸,莊稼茁壯成長,免受洪澇、干旱、疫病等災害侵襲。
“古代的臘祭祀,是歲終大祭,一般在臘日前一天,漢代及唐代宮廷要舉行驅(qū)逐瘟疫的儺文化活動,臘祭活動不但非常盛大,而且具有很強的表演性,所以也被古人稱作是狂歡節(jié)。我們今天的過年民俗中許多民俗活動,比如社火、掃窮等都與臘祭有一定的淵源關(guān)系。而民間的臘八粥、臘八面也是把獵取的獵物和冬藏的各種豐收果實匯聚起來用以祭祀家宅六神,如土地爺、灶神、龍王、倉神等,祈求豐收和吉祥?!蓖踔潜硎荆S著時代更迭,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這種大規(guī)模、繁雜的祭祀形式逐漸簡化,曾經(jīng)需要眾多牲禽、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祭禮慢慢演變成了更為親民、易行的方式,其中熬煮臘八粥成為傳承臘祭內(nèi)涵的表現(xiàn)。
一碗吉祥的粥祈福的粥
春節(jié),可謂中華美食集中呈現(xiàn)的時令。臘八之日起,神州大地從南到北,各式帶著獨特臘八標簽的美食——臘八粥、臘八面、臘八疙瘩、臘八臊子……逐一登上家家戶戶的餐桌。
“臘八當天,家家戶戶都要熬臘八粥,用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之意?!睋?jù)王智介紹,臘八粥有多重含義,可謂一碗吉祥的粥祈福的粥。首先,用臘八粥祭祖、敬天地。其次,要吃得早,趕早吃。民諺“五豆不見紅,臘八不見明”寓意是天不亮就要起來吃臘八粥,趕早吃到越有福氣。其三,要有余。臘八粥不是當天吃完,而是講究臘八面、臘八粥、臘八疙瘩、臘八臊子頓頓吃,要一直吃到除夕,寓意年年有余。第四,要分享,贈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贈給路人,清晨起床還會給家里的狗、羊、牛、馬、雞、鴨等六畜都喂一點,甚至給樹木的枝頭也抹一點,寓意讓萬物生靈都沾上福氣。不過在陜西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qū),臘八節(jié)一般不喝粥,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講究吃臘八面。富平縣的農(nóng)家則會在臘八節(jié)這天釀酒,叫臘腳或酒引子。
王智特別指出,細數(shù)中國所有的年節(jié)食物,包括湯圓、粽子、月餅、餃子等,都是自家享用,唯獨臘八粥是與鄰分享、與大家分享、與動植物分享。這一天,大半個中國,無論是佛道寺觀、官署,都有放粥施粥的傳統(tǒng),鄰里之間也互相端送臘八粥。臘八粥的食材是那樣的龐雜,色彩是那樣的豐富,它是所有中國食物中最能體現(xiàn)匯聚萬物、感恩關(guān)愛和睦的一個符號,所以臘八也是最能體現(xiàn)歷史和農(nóng)耕文化內(nèi)涵的一個節(jié)日。
除了吃臘八粥,臘八這天還要做臘八蒜。
“臘八蒜的蒜和‘算’同音,古代各家商號會在臘八這天把一年的收支算出來,看出盈虧、往來賬目。”王智表示古人說過年關(guān)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欠債不能拖到來年。
另外,王智還介紹了陜西民間臘月初五吃五豆粥、敬痘疹娘娘的習俗。光緒年間的蒲城縣志上記載:臘八要祭祖,五豆要止邪。五色豆代表五行俱全,對應五行五方五福,代表著天、地、君、親、師。中醫(yī)也講究豆有五色各養(yǎng)五臟,綠豆益肝、紅豆養(yǎng)心、黃豆健脾、白蕓豆?jié)櫡巍⒑诙寡a腎。有民謠這樣唱道,“臘月初五吃五豆,妖魔鬼怪聞風走?!?/p>
祭祀趕集釀酒全不誤
臘八節(jié)當天的民間祭祀活動,幾乎是春節(jié)期間的第一個狂歡節(jié)。
普通民眾會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并煮上一鍋熱乎乎的臘八粥,或去附近的寺廟里盛一碗臘八粥,全家老少再去趕集置辦年貨……這一天可謂忙忙碌碌、豐富多彩。
“在咱們陜西民間,臘八還有很多游戲。”據(jù)王智介紹,“孩子們身上要掛臘八彩繩,就是用谷子的稈兒、黑豆、紅棗、面疙瘩、五彩的布條串起來,戴在體弱的孩子身上,長及膝蓋,用來辟邪。而在過去的彬縣地區(qū),還有一種孩子吃凍冰冰的習俗,家長趁夜在一碗白水里放進紅蘿卜片兒、香菜葉兒、白糖,里面還要放一根線繩,早晨起來碗里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冰球兒,孩子們用線繩提起冰球,互相追逐、品嘗嬉戲?!?/p>
整個臘月期間,是鄉(xiāng)土文明的中國最農(nóng)閑的時節(jié),前面的日子是艱辛討生活,待到歲末,才正是一年忙到頭的人們?yōu)樯钅軌蛴凶逃形抖济Φ臅r刻。
王智指出,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包括新舊交替、逐疫迎春、“臘者同獵”三種。農(nóng)歷十二月里合祭眾神叫做臘,臘月腌制后風干或熏干的肉叫臘肉、臘魚、臘味,獵取禽獸好祭祖祭神,用肉“冬祭”冬臘月。在秦嶺深處的農(nóng)家,就有請殺豬匠殺年豬、擺庖湯會、吃肉、喝湯、腌臘肉的習俗。
臘月里釀的米酒叫臘酒,這種酒經(jīng)過蒸米,攪拌曲,入缸,三揭三蓋,也就是三天要解開一次壓曲后再蓋上,反復三次共計九天,再封上一周,還要在火炕上捂被子發(fā)酵,等到臘月二十九這一天成熟開缸,釀出的美酒將作為團年飯上最亮眼的點綴。作家陳忠實生前曾向記者回憶故鄉(xiāng)白鹿原上的酒香饃香,說這種自家釀的美酒跟如今的貴妃稠酒一個味道,清香甘甜,這是關(guān)中百姓一年到頭最有盼頭的日子,是農(nóng)民們美好生活的象征。
臘八節(jié)就像是春節(jié)這場年度大戲的激昂前奏,一旦被奏響,那濃濃的年味兒便如同洶涌澎湃的潮水,呼嘯著撲面而來。
人們懷著美好的期待,越來越急切地開始了忙年與迎年的具體事務:打酒割肉買豆腐,備辦年貨,清整院落,縫制全家老少過年的新衣,拆洗被褥,浸泡豆芽,舂好精米,磨就面粉,和好一大盆準備蒸年饃的面好好地發(fā)起來……一切瑣細的整體在這里都有著喜悅而特別的價值與意義,讓人眼睛發(fā)亮精神抖擻。
集市也仿若一夜之間被施了神奇的魔法,瞬間煥然一新: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宛如一顆顆熟透了的紅柿子,紅彤彤、喜洋洋,散發(fā)著熾熱的喜慶光芒;五彩斑斕的年畫琳瑯滿目地擺滿了攤位,從威風凜凜、怒目圓睜,仿若能驅(qū)邪鎮(zhèn)惡的門神,到白胖可愛、手捧金元寶,寓意著吉祥如意的胖娃娃,各類畫作應有盡有;年貨攤一個挨著一個,堅果個個飽滿、糖果五顏六色,各類新鮮果蔬鮮嫩欲滴,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生活的生機勃勃;還有那寫滿了美好祝福的春聯(lián)、福字,紅通通的一片,隨風輕輕飄動……
是的,臘八已經(jīng)到了,年味正在升騰。 記者 職茵
西安非遺傳承人巧手制靈蛇
非遺專家王智講解蛇年民俗
蛇年新春將至,西安非遺文化的發(fā)展保護也處處彌漫著新氣象、新風景。隨著春節(jié)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眾多生活在西安的非遺傳承人也琢磨著用自己的精湛技藝,將生肖蛇的圖樣以各種特殊的方式呈現(xiàn),一展祥瑞之氣。
古色古香棉絮畫
蛇年將至,棉絮畫傳承人李海紅攜弟子湯瑤,歷時近兩個月完成一幅蘊含深厚文化底蘊與精湛技藝的棉絮畫《靈蛇獻瑞》。畫中的靈蛇身著官服禮帽,頸墜如意鎖,眉眼飾蝙蝠紋,傳遞福祉與好運,體現(xiàn)中國畫象征“福祿壽禧”的寓意之美。
畫作中的主角,一條以棉絮為軀的綠色小肥蛇,憨態(tài)可掬、萌態(tài)畢現(xiàn)。它頭戴官帽,頸墜金色項圈如意鎖,寓意著財富與吉祥。特別是其頭部輪廓巧妙地設計成如意形狀,含笑的眉眼上更飾以寓意“?!睔獾尿鸺y。靈蛇通體呈現(xiàn)出青綠色金鑲玉的效果,宛如春天里的勃勃生機,身上點綴的朵朵春花,更是寓意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值得一提的是,畫作中還有兩條小青蛇的巧妙設計。一條以剪紙紋樣呈現(xiàn),另一條則頭戴瓜皮帽,顯得調(diào)皮可愛,它們盤坐在大蛇身上,既表達了蛇的靈動與柔韌,又為整幅畫作增添了幾分溫暖與親和之感。而畫作左上角,老壽星駕云而來,身伴兩條仙氣十足的小青蛇,共同為人間送來“福祿壽喜”。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棉絮畫技藝的精湛與細膩,更通過卡通化的綠色靈蛇形象,生動詮釋了傳承人期盼乙巳蛇年的吉祥寓意,為新春佳節(jié)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藝術(shù)風采。
古今融合彩塑蛇
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 “巳升升”的形象剛一出爐,西安市碑林區(qū)傳統(tǒng)彩塑項目傳承人王麗就萌生了用彩塑捏出立體版“巳升升”形象的想法。“巳升升”不僅脫胎于甲骨文的“巳”字,更在形象上進行文化創(chuàng)新。
王麗認為,“巳升升”的造型不但萌態(tài)十足,更承載著先輩們創(chuàng)造中華文字的印跡,她期待發(fā)揮非遺傳承人的專長,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夠最大限度地傳播出去。
據(jù)了解,“巳升升”頭部輪廓和臉頰上的螺旋形狀,來源于陜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銀質(zhì)鎏金如意。眉眼取自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蛇形器的歧羽紋、臣字目;尾巴點綴著壽字盤長結(jié),寓意著“福從頭起,尾隨如意”??吹饺绱素S富的中華元素,王麗用一天時間就設計好了立體彩塑版的“巳升升”,除此之外,她還設計了糖葫蘆上的財神、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的萌寵、靈蛇瓔珞、灶神爺?shù)纫幌盗杏嘘P(guān)蛇年的彩塑形象,每一個形象都各有特點,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元素之余帶著鮮明的新時代烙印,將中國典型的古今視覺之美融合得淋漓盡致。
王麗表示:“生活在當代的非遺傳承人,應當做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讓非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p>
彩繪葫蘆刻畫戲曲世界
73歲的關(guān)中葫蘆技藝傳承人梁平安畫了一輩子葫蘆,各色形狀和尺寸的葫蘆,經(jīng)過他的精心打磨、雕刻、繪畫、篆刻,最終會搖身一變成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從藝數(shù)十年來,梁平安創(chuàng)作的“陜西八大怪”“兵馬俑”“大雁塔”“十四運”等主題的葫蘆作品,以獨樹一幟的特色贏得了眾多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的喜愛。蛇年新春將至,梁平安將戲曲《白蛇傳》的內(nèi)容繪制在葫蘆上,還創(chuàng)作了取材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牡丹、祥云、敦煌壁畫紋樣的靈蛇獻瑞圖,多樣性的彩繪葫蘆彰顯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多元的色彩,一件件吉祥明媚的葫蘆寓意“福祿”,讓人們從中了解到非遺文化在小小的方寸之間也能綻放出多姿多彩的一面。 文/記者 職茵 圖/記者 尚洪濤
名家筆下的臘八節(jié)
非遺傳承人梁平安創(chuàng)作的蛇年葫蘆作品 記者 尚洪濤 攝
拉開了年的序幕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墒?,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
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xiàn)——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
——節(jié)選自《北京的春節(jié)》作者/老舍
那是媽媽的味道
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fā)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看到那一大鍋正在嘆氣的粥,碗盞都已預備得整齊擺到灶邊好久了,但他媽總說時候還早。
他媽正拿起一把鍋鏟在粥里攪和。鍋里的粥也像是益發(fā)濃稠了……
鍋中的一切,這在八兒,只能猜想……栗子會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罷,赤飯豆會煮得渾身透腫成了患水臌脹病那樣子了罷,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東東的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紅棗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極了!糖若放多了,它會起鍋巴……“媽,媽,你抱我起來看看罷!”于是媽就如八兒所求的把他抱了起來。
——節(jié)選自《臘八粥》作者/沈從文
思念親人的滋味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干果摻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借此機會,清理廚柜,把這些剩余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jié)約的好辦法。最后,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xiàn)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p>
我的母親是一九三〇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nóng)歷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干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
——節(jié)選自《臘八粥》作者/冰心
熬出更美的日子
至于每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北方農(nóng)村普遍熬制的“臘八粥”,竊以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
諺曰:“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糧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臘八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臘八粥。
臘八粥兼收并蓄,來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稱黃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雞頭米薏仁米高粱米赤豆蕓豆綠豆豇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棗大棗葡萄干瓜果脯杏仁蓮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匯于一鍋之中,熬制時已是滿室的溫暖芬芳,入口時則生天下糧食干果盡入吾粥,萬物皆備于我之樂,喝下去舒舒服服、順順當當、飽飽滿滿,真能啟發(fā)一點重農(nóng)愛農(nóng)思農(nóng)之心。
說下大天來,我們十多億人口中的八九億是在農(nóng)村呀,忘了這一點可就是忘了本、忘了自己是老幾嘍。
——節(jié)選自《我愛喝稀粥》作者/王蒙
西安詩詞學會詩人 為臘八寫詩
伴著料峭的嚴寒,伴著凌寒吐蕊的梅香,臘八節(jié)如約而至。
臘八節(jié)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意味著春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爭相詠頌臘八節(jié),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今天,西安詩詞學會的詩人們,也用古體詩的形式,以今人的眼光,吟誦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更用這種形式迎接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jié)。
臘八(新韻)
賀育鋒
最憶流光是臘八,娘親搟面煮旗花。
菜香湯暖迎新歲,逐日春暉照萬家。
臘八節(jié)(新韻)
琴亭
年味從今日漸濃,瓊花瑞雪釀春風。
八珍九粟一鍋煮,爭送鄉(xiāng)鄰第幾羹?
臘八
莫雨涵
雪月蕭蕭遍九垠,東西游子競趨奔。
歸心此際緣何切,應是萱堂粥尚溫。
臘八抒懷
寇曉莉
臘日山河著素裝,家家早起灶臺忙。
桂圓蜜棗烹新味,蓮子桃仁溢淡香。
醉賞紅梅爭怒放,靜觀白雪舞蒼茫。
禎祺福瑞千家愿,國泰民安百業(yè)昌。
南歌子·臘八
念念
衰草煙云密,冰花曠野寒。離鄉(xiāng)容易返鄉(xiāng)難。誰解千般愁緒?鎖眉間。
臘八行將至,參辰四九天。倚樓獨望一鉤彎。新煮幾分顏色,待人還。
鷓鴣天·臘八
陳天瑜
臘月天寒雪鎖城,垂髫未忘豆相烹。人家簡樸殷勤問,鄰里湯匙滿碗盛。
臨日暮,少人行。憑欄遠望勝伶仃。如今兩地魂牽繞,卻話誰人捧貴羹?
行香子·臘八隨記
趙一萌
云傳天光,水泛云鄉(xiāng)。有塵落、晴雪微陽。為之何事、獨立軒窗。算昨宵昏,今朝懶,后時茫。
調(diào)烹赤豆,聽聆梵語,冷僻中、心事都藏。和羹小碗,復此詩行。記一窗月,一壺暖,一杯香。
記者 張靜 整理